“互联网+政务”带来的好处
春节假期临近,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春运”已经拉开了序幕。还记得数年前,每当火车站开始售卖“春运”车票之际,全国各地的火车站都开始“人满为患”,每个窗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从早到晚,从窗口到广场外,不眠不休吃住在火车站就为了买张车票的大有人在。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铁路部门也开启了电话售票、网络售票、APP购票等多种方式,极大的解决了“一票难求”的问题。而这,只是“互联网+政务”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互联网+政务”的全面展开,通过线上与线下的信息融合,除了便捷服务之外,“互联网+政务”还具有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政务”的发展趋势
报告调查发现,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政务”发展迅速,70个国内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共计推出政务App 316个,分布在交通、社保、民政、旅游、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可获得下载量信息的政务App共261个,总下载量为2476.9万次。“中国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庄荣文说。
2016年9月,国务院发文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同年底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2017年12月底,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的通知》。由此可见,“十三五”时期,“互联网+政务”势必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深入实施。
“互联网+政务”的发展需要“灾备”方案保驾护航
如果说互联网科技是“互联网+政务”发展的基础,那么“数据”则是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随着第三方服务商的参与其中,“互联网+政务”不再是政府的独角戏,除了来自政府的数据,还会有更多的数据资源因此而汇聚。互联网这一基础平台必不可少,这些数据资源更加不容有失。
全国各地的政务服务平台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数据的汇总,一旦发生意外而造成数据的丢失,则正常的业务受理必然无法进行,首当其冲的虽然是公民个人,最终影响的必然是整个政务服务系统。如果因为黑客等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数据外泄,那关乎的则是国家信息安全。除了数据安全之外,政务服务系统的业务中断也会极大的影响企业和群众的办事效率,信息惠民岂不是成了空谈?
鉴于“互联网+政务”业务需求的特殊性,为了保障政务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既能保证数据安全,又能保障业务连续的容灾备份方案成为首选。此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政务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方案建设更倾向于选择国产的数据备份与恢复产品。因为灾备软件在进行备份时,会毫无保留的接触并获得用户的所有数据。在容灾备份领域耕耘多年的北京和力记易科技有限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多样化的容灾备份产品体系、丰富的项目经验吸引了众多政府单位的目光。
和力记易目前已经为数百个政府单位成功进行了政务数据保护,为“互联网+政务”进行了助力。和力记易云灾备解决方案为国内首个工信部示范性重点项目——陕西省政府信息中心容灾备份项目保驾护航,和力记易CDP容灾备份产品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提供服务。以信息化建设较为发达的广东省为例,在罗定市,和力记易的CDP应用级容灾备份方案已经在财政局、经信局、卫计局等政府部门进行了部署,为各单位的政务服务平台信息安全建设提供了专业的、优质的容灾备份产品与服务,并备受好评。
和力记易总经理张明在陕西省信息化中心灾备验收现场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政务”正在变得更为普及、更加开发。守护数据核心资产安全并保障政务系统业务连续的容灾备份方案建设绝不能拖了后腿,成为制约“互联网+政务”发展的瓶颈。